道可道,非常道
当前位置:土地道德经网>道德经集释 >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

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二十七

唐玄宗 著 2025-02-05

善行章第二十七

善行无辙边,

於诸法中体了真性,行无行相,故云善行。如此则心与道冥,故无辙进可寻求。

善言无瑕谪,

能了言教,不为滞执,遣象求意,理证言忘,故於言教中无瑕疵谪过。

善计不用筹算,

能了诸法本无二门,一以贯之,不生他见,故无劳筹算,自能照了,既无计算,非善而何?

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

兼忘言行,不入异门,心无边境之迷,境无起心之累,虽无关楗,其可开乎?

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
体了真性,本以虚忘,若能虚忘,则心与道合,虽无绳索约束,其可解而散乎?

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。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

是以圣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,故无弃者。

是谓袭明。

密用曰袭,五善之行在於忘遣,忘遣则无迹,故云密用。密用则悟了,故谓之明。

故善人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善人之资。

师,法也。资,取也。善人可师法,不善人可取役使也。

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

此章深旨,教以兼忘,若存师资,未为极致。今明所以贵师为存学相,学相既空,自无所贵,所以爱资为存教相,於教忘教,故不爱资。贵爱两亡心,而道自化。

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
师资两忘,是谓玄德。凡俗不悟,以为大迷,故圣人云虽知凡俗以为大迷,以道观之,是为要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