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可道,非常道
当前位置:土地道德经网>道德经集释 >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

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三十二

宋徽宗 著 2025-02-06

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

道常无名。

道者,天地之始,岂得而名?

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

朴以喻道之全体,形名而降,大则制小,道之全体,不离於性,小而辨物,庄周所谓其有真君存焉。

侯王若能守,万物将自宾。

道足以为物之主,则物将自宾。庄子曰:素朴而民性得矣,服万物而不以威刑,几是已。

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人莫之令,而自均。

纯素之道,守而勿失,匪特物将自宾,上际於天,下蟠於地,上下与天地同流,则交通成和,而万物咸被其泽。甘露者,天地之和气。《传》曰:帝王之德,上及太清,

下及大宁,中及万灵,则甘露降。

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。夫亦将知止,知止所以不殆。

大道之序,五变而形名可举,有形之可名,则道降德衰,浇淳散朴,而莫之止。世之化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,不仁之人,次性命之情,而饕贵富。圣人不然,始制有名,

则不随物迁,澹然自足,孰能危之?故云知止不殆。

譬道之在天下,由川各之与江海也。

天下,一性也。道之在天下,以性而合,由川谷之与江海,以水之聚,同焉者得,类焉者应,圣人之临莅,何为哉?因性而已矣。